老师轻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大卫,知识就像一片浩瀚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无论你已经学到了多少,都还有无尽的未知等待你去探索。就像犹太先哲们,他们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经典,却从未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记住,骄傲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失去进步的动力。”
大卫听了老师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礼貌地点了点头。然而,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学校组织了一场犹太文化知识竞赛,大卫满怀信心地报名参加。他觉得凭借自己平时的积累,一定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比赛那天,大卫昂首挺胸地走进考场,志在必得。
然而,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大卫却愣住了。试卷上的题目,远比他想象的要难,很多问题涉及到犹太经典中一些晦涩难懂的段落解读,以及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大卫紧张地握着笔,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发现自己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在这些难题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考试结束后,大卫心情沉重地回到家。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言不发。以斯拉察觉到了儿子的异样,轻轻敲开了他的房门。
“孩子,发生什么事了?”以斯拉关切地问道。
大卫抬起头,眼中满是失落和沮丧,他把考试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以斯拉听完,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坐到他身边,温柔地说:“大卫,你知道为什么你这次考试会觉得困难吗?因为你没有用空杯的心态去学习。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很多的时候,就不再愿意深入探究,不再虚心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个重新装满杯子的过程。只有把杯子倒空,才能装下更多的智慧之水。”
说着,以斯拉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古老的《塔木德》,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说:“你看,我们的先哲在《塔木德》中教导我们,‘要像永远在学习一样,即使你是一位智者’。这就是犹太教育的核心,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你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一颗谦逊、渴望学习的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