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好几道弯弯扭扭的巷子过后,我在一处小别院里,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朱瞻基。
“参见皇上,好久不见啊皇上,近来可好?”
我终究还是学不会古人那一套对待皇帝的样子。
“朕安,不过朕瞧着你这副怠懒的模样,总是气不打一处来。”
“臣惶恐,下次臣进见皇上的时候,尽量带一个面具,不让您看到我懒惰的模样。”
“行了行了,你这一说话就没一个正形,这次在开平城做的不错,朕一想到你原来给朕提的建议,把汉王叔安置到北方,以及这次在北方的大战,都让朕觉得你是一个心思极其细腻,非常有大局观的人。如若不是北方还需要人盯着,朕真想把你调到朝廷上来,为朕分忧解难。”
朱瞻基见到我之后便开始抱怨,似乎这段时间他过得也不是太顺利。我简单的头脑风暴了一下,大概猜到了一些原因。
“皇上,莫不是朝中文官对您的钳制太甚?”
整个明朝。十多个皇帝,只有朱元璋完完全全压制了文官集团,可以放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除了他之外。最强硬的朱棣,在面对文官集团,也经常会做出妥协,不过总体来说还是皇帝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
朱棣死后,从朱高炽开始就不行了,明仁宗朱高炽是完完全全由文官教导出来的皇帝,就不要指望他跟文官打擂台了。而朱瞻基从小是由朱棣教导的。肯定不愿意整个朝廷的大权由文官集团掌握。
其实文官集团说到底根基便是士绅阶级支持,外加各种朋党。相互缠绕到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而跟文官集团抗衡的则是勋贵集团。勋贵集团的组成,只有两次,一次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们。还有一次,便是跟随朱棣靖难的将领。
朱瞻基从小跟着朱棣一起。在天然的角度上,便会赢得勋贵集团的支持。所以我猜测朱瞻基的想法是让勋贵集团来抗衡文官集团。不过由于朱棣在位期间多次出征漠北,导致国库空虚。简单点说就是没什么钱了。
从朱棣死后一直到现在这接近两年的时间,奉行的政策都是休养生息。这让勋贵集团没有太多释放自己闪光点的地方。毕竟成为勋贵就是得靠战功。
既然一直没有仗打,那么勋贵集团肯定会丧失很多话语权,尤其是这两年文官集团的崛起。
对于皇帝来说,不管哪一派壮大,都是不好的兆头,帝王之术嘛,玩的就是一个平衡,所以现在文官势力不断壮大,而勋贵集团势弱,这就让朱瞻基焦头烂额。历史上的朱瞻基为了对抗文官集团开始设置了内书堂,教太监读书写字,使得太监参与到了朝政当中。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明堡宗朱祁镇的瓦剌留学之旅。
我现在来了,肯定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不然我可就回不去了!
“你怎么知道朕是因为文官的事情所烦恼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瞻基突然眼神亮闪闪的看向我问道。我看他眼睛当中带着一丝苦恼,一丝疑惑,跟很多很多丝的兴奋。
“这个其实很简单嘛,这两年我大明都在休养生息,而文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