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族长如此举动,街面上的一众蔡氏族人也纷纷效仿,齐刷刷地跪在地上,齐声高呼:“恳请将军,看在蔡家血脉的份上,救蔡氏子孙于水火!”一时间,求饶之声不绝于耳,场面甚是壮观。
“哎!”蔡和望着眼前这位发丝凌乱不堪、面容尽显憔悴之色的一介文弱书生,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悯之意,他赶忙伸手扶住对方,并轻声说道:“走吧,咱们先回去,再一同好好商议此事。”说罢,两人便一同朝着那熟悉的村公所走去。
待他们迈入村公所大门之时,只见族长蔡清正领着一群蔡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迎候在此。蔡清见到蔡和到来,连忙拱手作揖,恭敬地说道:“将军,请上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蔡和微微点头示意后,大步流星地再次踏入这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地方。然而,此刻的他可没有心思与这些文人墨客过多寒暄客套,径直走向了右上座,然后一屁股重重地坐了下去。如此一来,左上首的座位自然而然地空了出来。按照常理来说,原本应当端坐于左上首之位的乃是族长蔡清,但此时他却出人意料地走到了左边第二个位置坐下,刻意将左上首那个尊贵的席位留了出来。
待到蔡清安稳落座之后,其余众人仿佛受到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一般,纷纷默契地向后挪动了一个座位。眼见此情此景,蔡和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无名之火,气得连连摇头叹息。都已经到了这般火烧眉毛的紧急关头,这群人居然还在这里拘泥于所谓的排资论辈、繁文缛节!
“快给我讲讲具体的情况到底如何?”蔡和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情绪,语气生硬且毫不客气地开口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气氛有些凝重。他们的目光缓缓流转,最终齐齐落在了蔡清身上。蔡清心中暗自叹息一声,他深知此刻责任重大,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说话了。
只见蔡清微微躬身,向面前的将军行礼后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如今我蔡家领兵作战之人乃是蔡启元。这蔡启元可是明朝赫赫有名的抗倭将领,他出身于戚家军,武艺高强,目前处于二流中阶的水平。正是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我们才得以将那来势汹汹的胡家 3000 大刀队阻挡在中蔡村村外。”
说到这里,蔡清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将军的反应。见将军并未言语,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于是他继续介绍起当下蔡家所面临的局势。
“这中蔡村,想必将军您也知晓一二。它位于大蔡村的南面,犹如函谷关对于关中一般重要,有着得天独厚的险要地势。然而,尽管如此,面对如今这般严峻的形势,我等文弱书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蔡清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蔡和静静地听完蔡清的叙述,心中不禁暗暗叫苦。眼下蔡家可谓是要人没人、要兵没兵,再加上外援已经断绝,如果得不到卓山方面的有力支持,那么蔡氏家族的覆灭恐怕就在眼前了。想到此处,蔡和只觉得一阵头疼欲裂,一时之间竟也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应对之策。
沉默片刻之后,蔡和终于开口问道:“在这种艰难处境之下,你们可有想好具体的应对办法?”
听到这话,蔡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还望将军能够挺身而出,主持大局!我等愿听从将军调遣,全力以赴共渡难关!”说罢,蔡清再次向着蔡和深深一躬,态度诚恳至极。
蔡和双眼圆睁,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语气不善地说道:“阳叔,如今可有任何消息传来?”说罢,他转头看向蔡清,发现从对方口中暂时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便将话题转向了刀王蔡阳的下落。
只见蔡和眉头微皱,神色凝重地问道:“老族长自从去年荒丘会盟之后没多久,就离开了咱们大蔡乡的地界,到现在为止依旧杳无音信、不知去向。依你之见,那个杨泰会不会就是我们的老族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