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为朝廷资源有限,所以在财政拨款上普中和职中的资金为:三比七。
小主,
而且职业中学包分配。
当然,这还没完,普中只能参加各大学校的自主招生,并且还包括了大量私立大学,私塾大学,而职高则进行统一考试管理,最顶尖的那一批可以进入大学参加科研研究,中间那一批安排进入全国各地的高级职业大学深造,最次的那一批直接进入生产线。
至于大学,统一为三年。
如此,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三年,也就是十八九岁就会有一批孩子毕业参与工作。
当然,这是质量中等的那一批,更多的孩子还是在小学结束去打工,甚至连小学毕业都没机会上。毕竟王三只是要求扫盲,通常三年级生,就能学会拼读、识字、写字八九百之数,然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学一学,未来二十年内凑一凑,一千五六百字肯定有的,应付日常生活也够用了。
当然王三设计的教育体系,完全是为了大顺工业化服务的,压根没有考虑过普通文科学生的死活。
或者说,现在不需要考虑。
因为在物资不丰沛的时代,考虑文科做什么?
王三还是那一句话,先富物质,再富人心。
所以文科只能作为理科辅弼,等之后社会生产力丰富起来了,再提高文科待遇。
“这……这!难不成我们没有出路了?”有人发出了绝望的声音。
赵东甲看得苦笑:“还有一条路。”
“什么?!”
“学政。”赵东甲敲了敲不远处的文字说:“学部自打从礼部脱身之后,教育体系就由朝廷和陛下亲自把关。
陛下有大宏愿,准备推行全国扫除文盲计划。要用五年突击、十年巩固、二十年规划,在全国范围内,让全国七成以上人口,掌握一千五百常用字。
为此,文字要简化出标准字、文档资料要白话文、地方官员教育百姓学习有奖励,跟政绩直接挂钩。
所以,我们若是朝中没人,就去寻学政之业吧。只要做好教育,未来不乏升迁通途。”
众人思索了起来。
也没几个人有心思吃粥了,囫囵下肚,纷纷告辞离开。
他们需要打听更好的情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毕竟,朝堂变动,时代的一粒沙下来,压在他们身上,也是令人肝颤。
赵东甲也没阻拦他们离开,继续翻看了一会儿后,苦笑的放下报纸:“朝廷,当真是有钱没处花。这百姓不愚昧了,国家真的能安稳吗?罢了,还是且看看吧。不过……文理分科怕什么?我赵东甲自问博闻强记,七科全考便是。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来择优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