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自然村的行政级别不够,耕种的土地是国有土地,类似农场,但缺少编制,因此也被地方称呼为灰户。
这几年地方上的发展下来,已经有一些城里混不下去的人,跑来自然村落户,开垦荒地。
毕竟原先设立的那些行政村,不会轻易吸纳这些自然村百姓进来当股东,来跟他们分一杯羹。
行政村内的合作社、集体社除了是农业公司,还是各种生产大队,完成原始积累之后,他们已经开始发展其他产业,走上了一条自然资源粗加工的行业发展。
总的来说,自然村相当于小农承包,盈亏自负;行政村相当于集体农业,政策倾斜,话语权更高。
但对于乡里来说,弄自然村户口换来这些读书人下乡干活,绝对物超所值。
毕竟儒生要体面,但他们的家人要生活。
城市户口,在这个物资不足的时代,根本不是什么好户头,而是累赘,是吸血鬼。
城市的工作本就不多,很多地方的基础工业被合作社、集体社、农场、国企等手段截流在城外乡镇,并不全往城市汇集。
在城市内,消费并不低,不是商人和有人脉的人,是很难混出头的。
很多人留在城内只能当私企工人,而私企就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他们可舍不得用机械迭代生产力。
能用得起机械的,全是国企,背后是朝廷海量的资金投入。
这就是为什么王三不准外劳大规模涌入关中了。
对自己人都这么压榨了,要是再让外劳涌进来,还怎么完成生产机械的迭代?
不迭代生产机械,怎么发展工业?
这背后牵扯方方面面,只是这一次的扫盲风暴的博弈,也只是整个中央与地方博弈的一角。王三对于这些儒生列户自然村然后充当扫盲老师的表情不多。
因为要处理他们也很简单,那就是统一扫盲的教学材料,并且开办补习班,要求他们经常参加,洗脑都是相对的。
只要可劲折腾,总有一天他们会忍受不住,就算忍下来了,也没多少精力给他搞事。
这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江苏哭庙案,还是比历史上早了几年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