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本就比历史上心气更高的曹操,这次是连试探都没有试探。直接抛出了想要进爵为“魏王”的想法。
本来历史上,曹操是在灭了马腾马超后封为的魏国公,加九锡。之后灭了张鲁,攻了汉中,进位为魏王的。
但是现在,所谓的汉中之地,其实大部分都已经从士颂手上夺过来了。
而西凉马腾韩遂,此刻也对曹操恭敬无比。他们哪里敢对击败了袁绍和士颂的曹操,起什么歪心思。
即便是有谣言,说什么他们会趁曹操南下的时候,在西北生事,他们也都立刻表明自己忠心朝廷。
他们之中,要么送人质,要么直接出兵堵住了和益州的往来商路。
“丞相,这是要做什么啊。”荀彧发出了一声叹息。
在荀家的密室之中,荀彧和荀攸二人,四目相对,两人都是一脸的无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平定河北,若无意外,天下大势已定。”
“那士颂孙权之流,主公言语之中,看似重视,但那不过是说给旁人听的话语罢了。”
“若是重视,必定是尽力贬低其人,让我等文武不必担忧。可如今主公却一再强调不可轻视士颂孙权,还有那丧家之犬刘备。”
停顿片刻,荀攸微微摇头,叹道:“主公的那些警示之语,恰恰说明了主公内心深处,只怕都看不上这些人了。”
“至于马腾韩遂公孙康之辈,主公自然更加不屑一顾。这天下,再无可入主公之眼的对手了。”
“在主公看来,现在这局势,只需要大军一路南下,灭了刘备孙权,赶走士颂,这天下就定了。”
“而后问题也就来了,这天下,到底是姓刘还是姓曹?”
荀攸说到这里,看向荀彧的眼神更加的坚定了,他在要一个答案。
别看荀彧和荀攸,都是所谓颍川荀家之人,但真要说起来,荀彧才是荀家的话事人,荀攸不过是副手而已。
但荀攸在曹操集团的地位,对于荀家人而言,那也就是极其重要的依靠,荀家就指望着他们二人 为荀家支撑门面。
而且,关于“天子姓刘”还是“天子姓曹”这事,荀攸和荀彧的看法,还真就不一样。
所以荀攸提出了问题,荀彧还真不敢轻易回答。
荀彧思来想去,说道:“不论天子姓什么,我们荀家必须得是名门望族才行。”
“这是自然。”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最后,荀彧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明白了。”荀攸微微拱手,聪明人之间,尤其是熟悉到极致的聪明人之间,最简单的话语,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荀彧的意思很简单,你荀攸一心跟着曹操,想要辅佐曹操改朝换代,行。
但我荀家,也必须要有人坚守四百年大汉传承,而这个人选,应该便是我荀彧了。
果然,历史上那些本来就对曹操心有不满的人,在这次暗流涌动中纷纷露头。
这一年八月,曹操从河北返回了许都,接受朝廷内外恭贺。
就连汉献帝刘协,也“自愿”出宫门迎接凯旋的曹操,“感谢”曹操为他平定了河北之乱贼,横扫塞外胡虏。
但曹操返回许都之后,关于如何“奖赏”曹操,如之前所想的一样,朝廷之上,争论了起来。
曹操派系的御史大夫郗虑,以及尚书程昱为首,直接在朝廷奏议中提出应该加曹操为魏王。
但忠于大汉朝廷的势力中,敢于正面出头和郗虑、程昱硬刚的,便只有太中大夫孔融了。
对,就是那个天下人都认识,从小就会让梨子的孔融。
他是孔子的后人,是太史慈的故主,刘备还去救援过他。
或许是仗着自己孔圣后人的身份,孔融在朝堂之上,大声地呵斥着郗虑。
明知道郗虑背后的主子曹操,就坐在汉献帝边上,他依旧高声地骂着,指桑骂槐这手段,算是被他掌握到了极致。
“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建封诸侯。如今国都在兖州,在许都,若是为丞相建国,建什么魏国,战国时的魏国,其所在便是如今兖州,冀州一代。岂非与大汉国都相互冲突!”
“其二,丞相大功,自然当奖,可进魏国公之位即可。”
“你郗虑狼子野心,想要让丞相进魏王。这便又有了新的问题,当年汉高祖斩白马为盟,非刘氏不可王天下。”
“如今你却想要让丞相进封魏王,这不是给天下人说,丞相要当乱臣贼子,丞相要当那第二个篡位的王莽!丞相会变成人人可诛之的逆贼!”
孔融骂起人来,越骂越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