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平继续道:“几千人要轻装通边五散关两边的山脉或者其他的途径进入五散关和青州之间,却完全不被青州和五散关的守军发现,几乎已经是不可能了,不然西夏人早就用这个方法扣关成功了!
而且朝廷在青州驻有重兵,五散关更是天下雄关之首,要是几千人就可以偷关,那就真是大笑话了!”
杜西川没有反对,也没有资格反对,在领兵之道上,他几乎一窍不通。
他只问道:“按照这样分析的话,究竟是谁指挥着云镜藏下了这支部队?只要找到了这个人,也许就找到了一切的谜底。”
张卫年分析道:“此事要跨越三十年,并不可能是朝中的大臣,在朝中最老的大臣是当朝首辅许嵩,为官的时间已经接近五十年,可是真正要论成为朝中重臣,也不到二十年,而且他是文官之首,与那帮武官水火不容,又远在神京,在当圣上的眼皮子底下,他翻不出什么大浪的,皇帝也不会允许他染指军中。
其余那些武将,在二次凉沧河之战几乎换了一波,而且武将驻地属性太强,如果要把军队放在凉州之外,只能是青州或者五散关的官员,可这些年这些官员已经换了好几波,可能性也是不大。
第三种可能性,便是藩王,他们的手上有财权,有兵权,如果他们一心想要作乱的话,并不是不能成功,毕竟我们大渊有过藩王称皇成功的先例,后面有人想学,也不是不可能!”
杨一平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张大人,你难道是想说福王爷?”
张卫年没有说话,但是眼神中已经表明了一切。
杜西川记得刚才左史二人试探的时候,就提到过福王爷,可他对朝廷之事了解甚少,连忙问道:“谁是福王爷?”
张卫年知道杜西川不知道朝中的历史,便解释道:“先帝的几个皇子中,当今圣上承平帝是大皇子,而死于第一次凉沧河之战中的常王是二皇子,并且承平帝与常王是先皇后所生的双生子,常王只比承平帝晚出生了一个时辰。
只是我大渊一向立长不立幼,承平帝就凭着一个时辰继承了大统,而常王便只能是常王。
先皇后生完两位皇子后,耗神太多,不久后便去世,当今圣上和常王实际上是由太皇太后养大的。
但是先帝最宠爱的人,并不是先皇后,而是郑贵妃,而且宠的超乎想象,爱屋及乌,对郑贵妃所生的福王爷也是宠溺有加,曾经几次想要立福王爷为帝,可是朝中大臣却是一致反对,先帝为此杀过三个御史,依然无济于事。
最后,还是太皇太后拍板,逼着先帝立当今圣上为太子,并且逼着福王就藩于甘青州,也算是彻底绝了福王想当皇帝的念头。
虽然有这些纠葛,但是圣上与常王以及福王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称得上兄友弟恭,在承平帝即位的时候,并没有出现血腥夺嫡的场面,常王并没有就藩,而福王就藩于甘川道。
到第一次凉沧河之战的时候,圣上带着常王出征,常王为了救圣上,战死于凉沧河边,圣上退守五散关口,那个时候福王展示了足够的忠勇,不仅拿出了全部的家财用于补充军资,并且身披甲胄,与圣上一起上五散关迎敌,终于守住了五散关。”
杜西川插嘴道:“刚才左迁之说到福王可能有问题的时候,你却义愤填膺,是不是因为那一战中,福王表现勇猛,所以在普通士卒中极有威望?”
杨一平点头道:“确实如此,不仅是第一次凉沧河之战,包括第二次凉沧之战以及日后无数次西夏试图进攻五散关的战斗,福王都会出现在五散关城楼之上,鼓舞士气,还和士兵同吃同住,这样的王爷,普通士卒怎么会不爱戴?”
杜西川却是一盆冷水浇了下去:“可是当朝廷认定凉州在与某个人勾结以后,你这样为福王说话,是不是会让那两个人认为幕后之人就是福王,给福王惹上不必要的祸事?”
杨一平张了张嘴,想要反驳杜西川,却发现杜西川所说得,极有道理,他根本无法反驳。
他只好道:“不可能的,皇上不会怀疑福王,福王不是谁说动就想动的,至少我相信皇上从来没有想要动他的意思,到第二次凉沧河之战的时候,福王虽然没有随军,却还是守在五散关上,确保了大渊军队后方的安全,如果皇帝对他不信任,怎么会把自己最重要的后方交给他?
不仅如此,圣上对福王一直也是信任宠爱有加,甚至把甘州的盐铁经营权给了福王,福王是真正的富甲天下,他们甚至说,福王宫的壮观,堪比紫禁城。”
杜西川有些疑惑,问道:“他这样的高调,不怕皇帝有异心吗?”
杨一平却道:“就因为他高调,所以才能显示他对皇帝极是信任,不怕皇帝对他猜忌,或许可以算是反其道而行之吧?”
张卫年插嘴问道:“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是福王爷真的想当皇帝,所以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谋反?他现在所做的种种,就是在跟皇帝博弈,是一种策略?”
杨一平摇头道:“这种可能性应该也不大,第一次凉沧河之战的时候,福王初到凉州不久,可能还没这个想法,可到第二次凉沧河之战的时候,福王奉旨守着五散关口,如果他有异心,完全可以趁圣上大败而归的时候趁机起事。
这么好的机会,绝不可能有第二次,福王如果有异心,怎么会放过?”
张卫年却不以为然:“这个可不好说,我听说当今圣上最擅权谋,便是天天不上朝,却依然对朝政尽在掌握,说不定皇帝早知道福王有异动,才故意让他守五散关,目的就是钓鱼执法,如果福王敢有异心,说不定身后就会有一把刀举起来,直接砍在他的后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