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你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大早,江弦蹬着自行车来到了崇文门外的东兴隆街51号院。

这是京城市出版局的办公地,也是《十月》杂志的编辑部。

这院子后来拆了,改成了新怡家园。

51号院临街三层楼,大门口东侧是传达室,进大门过小院正北是主办公楼,院子西侧有平房,最西头是机关食堂。

江弦一路进去,听着传达室俩同志在侃。

“听说了没?老三不愿意回来。”

“哎,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一家人,你说这闹的,不像话。”

“可不么,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江弦听得暗叹一口气。

上月月底,宋先生在京城逝世。

这消息第一时间便被送去了美国,治丧委员会希望老三能回来送二姐一程。

不曾想,老三只回了八个字:

“身体不好,不能成行。”

“同志你好。”江弦打断了二人,熟稔的掏出两根烟,“我想找张守仁同志,能不能帮我递个话,我有篇稿子要给他。”

“送稿子的?”个儿高的接过烟道了声谢,还以为江弦是来投稿的。

他手指了指,“你想投稿子的话,直接放我们这儿就行,回头我们指定给你递去。”

“对,就放我们这。”

“呃”

“放心吧,丢不了。”见江弦还有顾虑,个儿高的那位指了指角落的几个麻袋,“看着没,那些都是给《十月》的投稿,最后我们都给送到编辑们那儿,一份也少不了。”

“是这样,我不是投稿,我是已经和张守仁同志约好了。”他笑着解释。

“约好了?”

传达室的同志很好说话,更何况也不是没有作者来找编辑的事情,赶忙上楼去递了个纸条。

张守仁得了信,很快下来。

一看着江弦便露出笑容。

“看这样子,稿子终于写完了?”

“写完了。”

江弦点了点头,从挎包里取出那篇《高山下的花环》。

的故事本身很感人,但在艺术性上有所欠缺,江弦对这篇做了一定程度的翻新,这才拖延了这么久。

“来,先上来喝杯茶。”张守仁拉着江弦往《十月》的编辑部去。

《十月》虽说是嗡嗡嗡以后创立的第一部大型文学期刊,但一直到去年才获得了正式刊号,以“文艺丛书”名义出版的正式期刊双月刊,每年6期,每单月10号发行。

“十月”绝对是个好名字。

“十月”在人类历史上闪耀着异常灿烂的光辉。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发生在十月,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发生在十月,就连嗡嗡嗡也是在十月这个月份被终结.

张守仁给江弦拎了把椅子,又给他倒上一杯高末儿,将江弦的稿子铺在桌面上。

“前面修改过没有?”

“改了一点点。”

张守仁捧起稿子,看了一遍改动的地方,肯定说。

“嗯,比上一版写的更好了,这下我可要好好看看了。”

“我就先回去了。”江弦起身。

“那我就不去送了。”张守仁笑了笑,“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看后面是怎么写的了。”

“等你的消息。”

江弦走后,张守仁捧着《高山下的花环》稿子,很快看的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