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棋差一招

有了李世民派遣而来的强大援军作为后盾,李仲文所部如虎添翼,势如破竹般迅速将太原附近的数个县城逐一收复。此时的刘武周已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尽管心中万般不甘,但他也深知自己大势已去,继续负隅顽抗下去唯有死路一条。他还惊闻宋金刚被李世民所率大军击败之后,心灰意冷之下,竟独自一人带着少数近卫仓惶逃向东突厥。尉迟敬德率领着残余的数千人马也选择归顺大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他决定趁着夜色的掩护,带领仅剩下的数百名残兵败将逃离太原,同样向东突厥奔去,企图从那里获取援助以图东山再起。

随着刘武周的不战而逃,太原这座城池轻而易举地又一次回归大唐。当李仲文率军踏入太原城门的那一刻起,便马不停蹄地着手清查城内的各项物资。无论是堆积如山的粮草、沉重繁多的辎重甲胄,还是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财宝,李仲文均安排专人进行详细的盘点与记录,并将所有数据整理成册,不敢有丝毫疏漏。

当这份承载着太原城重要信息的册子呈递到李世民面前时,他郑重其事地接过,逐页翻阅起来。看着册子里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条理清晰的记载,李世民不禁面露喜色,连连点头称许。待全部看完之后,他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眼前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由衷赞叹道:“姐姐眼光独到,果真没有看错人啊!李将军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忠诚无私,实乃我大唐不可多得的良将之才!”

紧接着,李世民微微转过头去,对着身旁的房玄龄轻声吩咐道:“玄龄,烦请你代本王修书一封给父王,就言李将军此次收复太原有大功于社稷,请父王下令任命其为太原留守一职,负责镇守这一方重地。”房玄龄拱手应诺,旋即便退至一旁,展开纸笔,开始按照李世民的要求起草书信。

李世民端坐在营帐之中,目光专注而锐利,紧紧盯着桌面上那一份份详细的战报。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终于成功收复了并州,至此,原本隶属于大唐的河东区域已近乎完全被收复,只剩下仍处于复叛状态下的夏县还未被攻克。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伸出右手食指,轻轻在地图上的夏县位置敲击了几下。他暗自思忖道:“如今河东之地,也就仅剩下此处尚未平定。待我率大军班师回朝之时,顺路将其一举剿灭便是。”

数日后,李世民亲率雄师踏上归程。当行至夏县附近时,他果断下令对这座负隅顽抗的城池发起总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唐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城墙。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最终夏县被成功攻破,叛军或死或降。

此时,位于不远处蒲州城的李渊也迅速得到了平夏县的捷报。得知这个消息后,李渊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但喜悦之情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满腔怒火。

“若非这该死的夏县突然叛变,我大唐的河东怎会险些落入刘武周那逆贼之手!”李渊怒不可遏地吼道,双手因愤怒而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对于这样的背叛行为,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如果不对夏县施以严惩,恐怕难消心头之恨。

“想当初平定薛举之乱时,未能将那些乱臣贼子斩尽杀绝,才致使今日又生叛乱。若是此次再不将这些余孽彻底铲除干净,将来必定会后患无穷!”李渊咬牙切齿地说着,眼中闪烁着冰冷的杀意。

“陛下啊!除了夏县之事,微臣心中尚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只见封德彝恭恭敬敬地站在李渊身侧,双手抱拳,微微躬身施礼后,才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

李渊闻听此言,原本因夏县之事而燃起的怒火稍稍收敛了一些,他目光如炬地盯着封德彝,沉声道:“封伦,有何事尽管说来便是,无需这般吞吞吐吐!”

得到李渊的许可,封德彝这才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地继续说道:“陛下,另有一事着实令微臣忧心忡忡啊!此次秦王殿下于战场之上屡建奇功,其所立下之赫赫功勋实非寻常可比。如此一来,他不仅在军中声名远扬、备受拥戴,就连民间对其也是尊崇有加。长此以往,秦王殿下在军中及民间的威望必定会日益高涨啊!”说话间,封德彝不禁皱起了眉头,满脸尽是忧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