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宋,元时期

随后,孔希学挥了挥手,神色疲惫却又强打起精神,“天色已晚,大家都回去好好休息,明日以最好的状态应对。”

“待明日从校场回来,就联络那些文臣学子。”

众人纷纷起身作揖,依次退出房间。

待众人离去,孔希学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暗暗思索着明日校场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

他深知,自己作为儒家势力的代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李奥看着画面,一脸不屑,“这些人,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哪还有心思为国家社稷着想。”

“难怪历史上洪武时期和永乐时期官员还都清廉点,毕竟他俩是真的杀人,手段够狠,能震慑住。可之后的你们也知道,啧啧~”

说着,他笑看着宋濂和刘伯温,眼里带着一丝调侃。

宋濂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作为公认的大儒,一生都致力于传承儒家思想、弘扬道德规范,听到这般对官场风气的评判,而且还当着皇帝的面,只觉尴尬不已。

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几句,此刻却又觉得此刻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刘伯温也微微皱眉,他智谋超群,在朝堂上历经风雨,却也因出身儒家,被这话刺得有些不自在。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如今这些儒士的行径,实在是与儒家的理想背道而驰。

朱元璋瞧着两人的神色,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里既有对李奥直言的认可,又有对宋濂和刘伯温的审视。

“小李这话说得虽有些刺耳,但也戳中了些要害。”

他目光在两人身上游移,“你俩都是儒家出身,在这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对这些儒士的做派和想法,想必心里有数,不妨说说,他们怎么就成了这般模样?”

这看似随意的一问,让宋濂和刘伯温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作答。

宋濂神色略显尴尬,“陛下,此事说来话长。”

“自宋元时期起,官场风气就逐渐受到不良影响。”

“在科举选拔过程中,部分人已然将儒家学问视为谋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而非践行修身济世理想的正道。”

“发展至今,此风愈演愈烈,不少儒士一心只念着家族的荣华富贵,早已将儒家的根本教义抛诸脑后。”

“就拿孔希学来说,孔家作为儒家正统的代表,在科举体系与官场关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长久以来,孔家凭借着儒家的声望,在各朝各代都获得了诸多利益与特权。”

“如此一来,众多儒士便觉得,只要效仿孔家的如此,利用这种旧有的格局秩序,便能让自己的家族获取功名利禄,并实现长久传承。”

刘伯温接着补充道,“陛下,宋元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儒士为求自保,不得不依附权贵,逐渐形成了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

“这种观念代代相传,到了现在,在面对改革冲击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是国家的长远发展。”

“孔希学身为衍圣公,不仅没有积极引导儒士们顺应时代变革,反而坚守着家族既得利益,抗拒改革。”

“他的这种态度,无疑向其他儒士传递了一种错误信号,让他们误以为维护孔家利益,便是维护整个儒家的利益,进而也是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