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是,偏是姿色一般的女子,连簪花都做不得了么。
至于接下来的话,我就不和你说了,我这个人以前都不怎么注意这些话的。
所以总会说出来一些比较奇怪的话,这些话听起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但是说出来其实是有些不太文雅的,不管怎么说,我都不是那种文雅的家伙,虽然我饱读诗书,但是要是让我当做文雅的人,我恐怕是做不到的。”
齐安已经能够想到齐年北是怎么骂人的,齐年北这个人办案的能力,为人也很幽默风趣,就是嘴不好,用安阳公主私底下和宋衡之间的话是这样耳朵,齐年北哪里都好,就是这么样一个人物,居然长了一张嘴。
宋衡虽然和齐年北交情不错,但是对于这句话深以为然,齐年北要是能够收敛一些自己平日里的话,那么他将来的成就绝对不低,但是宋衡其实也知道,就算是这样下去,齐年北在未来的成就也不会低,只不过可能会惹怒一些不该惹怒的人,但是只要是有人念及有关齐安国的情分,那么都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齐安国虽然在现如今的朝中没有人提及,但是并不代表着齐安国这个人在那些大臣的心目中是有不好的,相反,之所以皇帝不愿意让人提及起齐安国,害怕给自己造成一些不太好的影响,虽然已经没有人会再提起当年的事情,但是皇帝自己知道自己心中的事情。
就像是齐年北自己知道的,那件事情是有隐情的,而且还是那种不能够和人明说的隐情,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和人,不要说是齐年北现在不能够惹到的,就算是皇帝自己,恐怕也是不愿动手的。
皇帝自己对于之前的那件事情和现在的事情,都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但是这种看法虽然齐年北明白和理解,但是齐年北其实并不喜欢这件事情,原因很简单,既然知道自己父亲的死因,但是却不清楚仇敌,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且最关键的事情是这样的,皇帝其实是知道那些幕后的凶手的,甚至于只要是皇帝想,那些人可以被下狱的,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叫做法不责众。
这些话对于皇帝来说,其实是他最为难的地方,要不是因为这种情况,皇帝早就对这些人下手了,虽然有“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当中“匹夫一怒血流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说法,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如此的。
小主,
皇帝想要杀死一些人,也是需要付出来一些代价的,虽然这些代价不会被人知道,也不会流传出去,但是皇帝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皇帝是不能够轻易杀死大人的,杀死一些官员,容易引起剩下的官员对于皇帝的行为有所抨击之处,而且还容易引发皇帝天天被朝臣辱骂的情况,要知道那些谏臣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很有能力做到的,大臣们对于骂架是最有把握的,只要是皇帝不把所有谏臣都杀了,这件事情就会一直下去。
就像是当年的先太子,皇帝本来是不打算给先太子造墓的,就算是太上皇亲自劝说,都是没有用的,直到那些谏臣开口。
皇帝年轻时也是那种杀伐果断的性子,不然当初也不会选择造反的,所以皇帝对于这些谏臣自然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早期还只是罢官和惩罚,但是对于这些谏臣来说,只要嘴还在,命还在,就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